【古人对诸葛亮都有哪些评价】诸葛亮,字孔明,是三国时期蜀汉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和战略家。他不仅在历史上留下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典范,也在后世的文人墨客中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与评价。从东晋到明清,历代学者、史官、文学家对诸葛亮的评价各有侧重,既有褒扬也有批评。
以下是对古人关于诸葛亮评价的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
一、
诸葛亮在古代备受推崇,尤其是在儒家文化圈内,被视为忠臣、智者的典范。他的品德、才能和忠诚被历代文人所称颂。然而,也有部分史家对其治国策略或军事决策提出质疑,认为其过于理想化,未能实现统一大业。
总体来看,古人对诸葛亮的评价多以正面为主,尤其是宋代以后,随着理学的发展,诸葛亮的形象更加神圣化,成为士大夫阶层的精神楷模。
二、古人对诸葛亮的评价(表格)
| 朝代 | 人物 | 评价内容 | 原文出处/背景 |
| 东晋 | 陈寿 | “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 | 《三国志·诸葛亮传》 |
| 南朝 | 范晔 | “亮之治蜀,苛猛比于管、萧,其才之大小,固不可同日而语矣。” | 《后汉书·诸葛亮传》 |
| 宋代 | 司马光 | “诸葛孔明,三代之佐也。” | 《资治通鉴》 |
| 宋代 | 欧阳修 | “孔明,天下之贤相也。” | 《新唐书·列传》 |
| 宋代 | 苏轼 | “孔明,古之仁人也。” | 《东坡七集》 |
| 元代 | 王实甫 | 在《西厢记》中借张生之口赞孔明:“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 文学作品 |
| 明代 | 罗贯中 | 在《三国演义》中塑造了“智慧化身”的形象,强化了其神机妙算的特质。 | 小说创作 |
| 明代 | 王夫之 | “孔明之才,虽不及管仲、乐毅,然其忠义,足以动天地。” | 《读通鉴论》 |
| 清代 | 赵翼 | “孔明之才,不世之杰,然其用兵未免太慎。” | 《廿二史札记》 |
| 清代 | 魏源 | “孔明者,有大功于汉,而无大名于后世。” | 《默觚》 |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古人对诸葛亮的评价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一方面,他被尊为忠臣、良相、智者,成为后世学习的榜样;另一方面,也有学者指出其在军事上的保守与治国上的局限。这些评价反映了不同时代对诸葛亮的不同解读,也体现了历史人物在文化传承中的复杂性与永恒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