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字古今异义】“穷”是一个在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汉字,其含义在不同历史时期和语境中发生了显著变化。从古至今,“穷”字的词义经历了由本义到引申义、再到现代用法的演变过程。本文将对“穷”字的古今异义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其意义的变化。
一、古代“穷”的基本含义
在古代汉语中,“穷”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含义:
1. 极点、尽头
如《论语·子罕》:“吾与点也。”其中“穷”指到达极限或终点。
例:山穷水尽。
2. 贫困、贫穷
在先秦文献中,“穷”常用来表示经济上的困顿。
例:《孟子·梁惠王上》:“穷则独善其身。”
3. 不得志、困窘
多用于描述人生境遇不佳,仕途不顺。
例:韩愈《送孟东野序》:“天之于人也,有穷而无尽。”
4. 探究、穷究
表示深入研究、追根溯源。
例:《荀子·劝学》:“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其中“穷”有深入之意。
二、现代“穷”的主要含义
随着语言的发展,“穷”字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范围和含义有所扩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贫穷、匮乏
现代常用义,多指经济状况差。
例:他家很穷。
2. 极端、极度
表示程度极高,常用于形容状态或情感。
例:他穷得连饭都吃不起。
3. 穷尽、耗尽
指资源、时间等被用完。
例:精力穷了,无法继续工作。
4. 彻底、完全
用于强调某种状态的全面性。
例:穷追不舍。
5. 穷凶极恶(成语)
形容极端恶劣的行为。
三、“穷”字古今异义对比表
| 古代含义 | 现代含义 | 说明 |
| 极点、尽头 | 极端、极度 | 保留部分引申义 |
| 贫困、贫穷 | 贫穷、匮乏 | 基本延续,但使用更广泛 |
| 不得志、困窘 | 困窘、不顺利 | 含义相近,但现代较少单独使用 |
| 探究、穷究 | 穷尽、彻底 | 引申为深入研究或彻底处理 |
| 穷理、穷思 | 穷尽、耗尽 | 现代多用于抽象概念 |
四、结语
“穷”字在汉语中经历了从具体到抽象、从单一到多义的演变过程。尽管其核心意义仍保留着“极点”“贫困”等原始含义,但在现代汉语中,它已被赋予了更多层次的表达方式。了解“穷”字的古今异义,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古文和现代文本中的语义变化,提升语言素养与文化认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