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呈吴郎古诗赏析】杜甫的《又呈吴郎》是一首情感深沉、语言质朴的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以及对友人吴郎的劝诫之情。全诗通过描写老妇人因生活所迫而偷打枣子的情景,反映出战乱后社会的贫困与人民的艰难处境,同时也体现出杜甫忧国忧民的仁爱之心。
一、诗歌
《又呈吴郎》是杜甫写给朋友吴郎的一首诗,目的是劝说吴郎不要对邻居的老妇人过于苛责。诗中借老妇人偷枣一事,揭示了当时百姓生活的艰辛,并表达了对友人的善意提醒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二、诗歌赏析要点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作者 | 杜甫(唐代) |
| 体裁 | 七言律诗 |
| 写作背景 | 战乱之后,社会动荡,百姓生活困苦 |
| 主题思想 | 关注民生疾苦,劝诫友人宽厚待人 |
| 艺术特色 | 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动人 |
| 重点意象 | “老妇”、“偷枣”、“邻翁”等人物形象 |
| 表达方式 | 借事抒情,寓理于情 |
| 思想内涵 | 反映社会现实,体现仁爱精神 |
三、诗歌原文与译文对照
原文:
又呈吴郎
堂前扑枣任西风,无食无儿一老翁。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公。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胸。
忆昔霓旌归去路,却忆长安旧饮中。
译文:
(你)在堂前任凭枣树被风吹落,那是个没有饭吃也没有儿子的老翁。
如果不是生活所迫,他怎么会这样做呢?只因为害怕才更应该宽容他。
已经诉说了官府的剥削让百姓穷得只剩骨头,想到战乱,泪水便满眶。
回忆起当年宫中歌舞的队伍离去时,我却想起长安城中曾经的饮酒欢宴。
四、创作启示
杜甫在这首诗中并未直接指责官府或社会制度,而是通过一个具体的生活场景来传达他对人民的同情与对友人的劝导。这种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使诗歌更具感染力,也体现了杜甫“诗史”风格的特点。
五、结语
《又呈吴郎》不仅是一首表达友情的诗作,更是一篇反映社会现实、寄托人文关怀的作品。它让我们看到杜甫不仅是伟大的诗人,更是心系苍生的仁者。通过这首诗,我们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杜甫“诗圣”称号背后的深厚情感与社会责任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