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省词语解释】“尚书省”是中国古代中央官制中的一个重要机构,尤其在隋唐时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属于三省六部制的一部分,是皇帝处理政务的重要执行机关。为了更好地理解“尚书省”的含义及其相关术语,以下将从基本概念、历史演变、职能分工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关键词汇的解释。
一、
尚书省最早起源于秦汉时期的“尚书”,最初只是皇帝身边的文书机构,负责保管和传递奏章。到了隋唐时期,尚书省正式成为国家行政中枢之一,与中书省、门下省并列,形成“三省六部制”。其主要职责包括执行政令、管理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事务,是朝廷日常运作的核心部门。
在实际运作中,尚书省由尚书令统领,但因唐朝后期尚书令常空缺,实际权力多由左右仆射掌握。此外,尚书省还设有多个下属机构,如侍郎、郎中、员外郎等,负责具体事务的执行与协调。
二、关键词解释表
| 术语 | 含义 |
| 尚书省 | 隋唐时期中央政府的主要行政机构,负责执行皇帝诏令和管理六部事务,是三省六部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
| 三省六部制 | 隋唐时期确立的中央官制,包括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个决策与执行机构,以及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
| 尚书令 | 尚书省的最高长官,通常由皇帝亲自任命,但在唐代后期常设虚位。 |
| 左右仆射 | 尚书省的实际负责人,分别主管尚书省的左、右两部分事务。 |
| 六部 | 尚书省下设的六个职能部门,分别掌管官员任免、财政、礼仪、军事、司法、工程等事务。 |
| 侍郎 | 尚书省的副职官员,协助尚书处理日常事务,地位次于尚书。 |
| 郎中 | 六部中的中级官员,负责具体业务的执行与管理。 |
| 员外郎 | 六部中的辅助官员,协助郎中工作,多为编制外人员。 |
| 敕令 | 皇帝颁布的命令,尚书省负责将其传达并执行。 |
| 判尚书事 | 指代尚书省的实际管理者,通常由其他官员临时兼任。 |
三、结语
“尚书省”作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体现了当时高度集权的行政体系,也反映了官僚体制的复杂性与分工明确的特点。通过对其相关术语的理解,可以更深入地认识中国古代政治结构的运行逻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