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杵成针的原文和译文】“铁杵成针”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成语故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传说。这个故事寓意着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常被用来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不要轻易放弃。
一、原文
>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白笑曰:‘铁杵成针?’媪曰:‘功到自然成。’”
二、译文
> 磨针溪位于眉州象耳山脚下。相传李白小时候在山中读书,没有完成学业就离开了。他路过这条溪流时,遇见一位老妇人正在磨铁棒。他问她在做什么,老妇人回答:“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笑着说:“铁棒能磨成针吗?”老妇人说:“只要功夫到了,自然就能成功。”
三、总结与分析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来源 | 出自李白传说,非正史记载 |
| 故事背景 | 李白少年时期在山中读书未果,遇到磨铁杵的老妇人 |
| 核心寓意 | 坚持不懈、终有所成 |
| 语言风格 | 古朴简洁,富有哲理 |
| 使用场景 | 鼓励他人或自己坚持努力,不轻言放弃 |
四、延伸思考
虽然“铁杵成针”并非历史事实,但它所传达的精神却具有现实意义。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许多人追求速成,忽略了过程的重要性。这个故事提醒我们,成功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不断的努力和积累实现的。
此外,这个故事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教育和学习的重视,以及长辈对后辈的引导作用。老妇人的耐心和坚定,正是对“功夫不负有心人”的生动诠释。
如需进一步了解李白的生平或类似励志故事,可参考《新唐书·李白传》等相关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