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物丧志典故】“玩物丧志”是一个源自古代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人沉迷于琐碎或无益的事物,而忽略了正事,最终导致志向丧失。这个成语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下面将对“玩物丧志”的典故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加以呈现。
一、典故来源与含义
“玩物丧志”最早见于《尚书·旅獒》:“玩人丧德,玩物丧志。”意思是:如果一个人沉迷于娱乐、享乐或不重要的事物,就会失去自己的志向和道德。这里的“玩物”指的是沉迷于非正经的事物,如奇珍异宝、游戏娱乐等;“丧志”则是指失去了原本应有的抱负和追求。
这一说法强调了人应该以正事为重,不可因贪图享乐而荒废本职,甚至影响个人修养与国家大事。
二、历史人物与事例
在历史上,有许多因“玩物丧志”而误国误民的例子。例如:
- 周厉王:沉溺于奢侈生活,不理朝政,最终引发国人暴动,被驱逐出都城。
- 隋炀帝:大兴土木,巡游享乐,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最终导致隋朝灭亡。
- 唐玄宗:前期励精图治,后期沉迷于杨贵妃与歌舞享乐,导致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
这些例子说明,“玩物丧志”不仅影响个人发展,也可能带来严重的社会后果。
三、现代意义与启示
在现代社会,“玩物丧志”依然具有现实意义。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更容易沉迷于手机、游戏、社交媒体等虚拟世界,忽视了学习、工作和人际关系。因此,保持自律、明确目标、远离诱惑,是避免“玩物丧志”的关键。
四、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玩物丧志 |
| 出处 | 《尚书·旅獒》 |
| 原意 | 沉迷于玩乐或琐事,导致失去志向 |
| 含义 | 强调专注正事,避免因享乐而误事 |
| 典型例子 | 周厉王、隋炀帝、唐玄宗 |
| 现代启示 | 自律、明确目标、避免沉迷 |
| 文化价值 | 警示世人重视志向与责任 |
综上所述,“玩物丧志”不仅是古代的警世箴言,也是现代人值得深思的警示。它提醒我们,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追求进步与成长,而非沉溺于短暂的享乐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