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先打开山海关后打开卢沟桥】在近代中国历史中,山海关与卢沟桥都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地点。它们不仅在军事上占据关键位置,也在国家命运的转折点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将对“是先打开山海关后打开卢沟桥”这一说法进行简要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展示其背景、时间、影响及历史意义。
一、
山海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是长城的重要关隘之一,素有“天下第一关”之称。历史上,山海关不仅是军事防御的要地,也是连接华北与东北的重要通道。1933年,日军在“九一八事变”后进一步南侵,山海关成为抗日战争初期的重要战场之一。
卢沟桥位于北京市西南部,是北平(今北京)通往中原的咽喉之地。1937年7月7日,日军借口士兵失踪,发动了“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拉开了中国全面抗战的序幕。
从历史发展顺序来看,山海关的失守早于卢沟桥的战事爆发。因此,“是先打开山海关后打开卢沟桥”这一说法在时间线上是成立的。但需要指出的是,两者都属于日本侵华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共同构成了中国抗战初期的重要历史事件。
二、对比表格
| 项目 | 山海关 | 卢沟桥 |
| 地理位置 | 河北省秦皇岛市 | 北京市西南部 |
| 历史地位 | 长城重要关隘,军事要地 | 北平通往中原的咽喉 |
| 失守时间 | 1933年 | 1937年7月7日 |
| 事件性质 | 抗日战争初期战役 | 全面侵华战争开端 |
| 军事意义 | 日军南侵的重要突破口 | 中国全面抗战开始的标志 |
| 历史影响 | 显示日军侵略野心 | 引发全国抗战浪潮 |
三、结语
“是先打开山海关后打开卢沟桥”这一说法在时间上是准确的,反映了日军侵华过程中逐步推进的战略路径。山海关的失守为后续卢沟桥事变埋下了伏笔,而卢沟桥事变则标志着中国进入全面抗战阶段。两者虽相隔数年,但在历史进程中紧密相连,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壮丽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