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韬武略形容什么意思】“文韬武略”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既有文才,又有武略,即在文学、政治、谋略等方面有卓越的才能,同时在军事、策略上也有深厚的知识和能力。这个词语多用于赞美那些既有智慧又具备实际能力的人,常用于历史人物或优秀领导者身上。
“文韬武略”原意是指文人的谋略与武将的才能,后来引申为一个人兼具文治与武功的能力。它强调的是全面发展的才能,既要有深厚的学识,也要有实际的行动力和战略眼光。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历史上或现实中的杰出人才,如诸葛亮、曹操等,他们在政治、军事、文学等方面都有突出表现。
表格:文韬武略的含义与用法
| 项目 | 内容 |
| 词义 | 指文人的谋略与武将的才能,现泛指一个人既有文才又有武略,具备全面的能力。 |
| 来源 | 出自古代对人才的评价,常用于形容历史人物或杰出领导者。 |
| 结构 | “文韬”指文才、谋略;“武略”指军事才能、战略眼光。 |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赞美或描述具有全面才能的人,常见于文学、历史、影视作品中。 |
| 近义词 | 才高八斗、文武双全、智勇双全 |
| 反义词 | 才疏学浅、纸上谈兵、无能之辈 |
| 典型例子 | 诸葛亮(文韬)与周瑜(武略),或曹操、刘备等历史人物 |
通过以上总结和表格可以看出,“文韬武略”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对人才的全面评价标准,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德才兼备”的高度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