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杜甫原文翻译及赏析】一、文章总结
《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他对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敬仰与怀念之情。全诗语言凝练、情感深沉,体现了杜甫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贤臣的推崇。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意象和情感表达,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涵与艺术特色。
二、原文、翻译与赏析(表格形式)
| 项目 | 内容 |
| 原诗 |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
| 翻译 | 丞相的祠堂在哪里寻找?在锦官城外那片苍翠的柏树中。 台阶上的青草独自呈现出春天的景色,树叶间黄鹂的啼鸣空留悦耳的声音。 刘备三顾茅庐频频请教,奠定了统一天下的大计;辅佐两朝,尽心尽力,忠心耿耿。 他出征尚未成功就去世了,令后世英雄感慨不已,泪水沾湿了衣襟。 |
| 作者简介 |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情感真挚,风格沉郁顿挫。 |
| 创作背景 | 此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期间,当时他游览武侯祠,有感于诸葛亮的忠诚与悲剧结局,借古抒怀,寄托自己的政治抱负与忧国情怀。 |
| 主题思想 | 表达对诸葛亮忠贞不渝、鞠躬尽瘁精神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理想未能实现的感慨与悲愤。 |
| 艺术特色 | 1. 意象鲜明:如“柏森森”“碧草”“黄鹂”等自然景物渲染出肃穆氛围; 2. 对仗工整:颔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结构严谨; 3. 情感深沉:结尾“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令人动容。 |
| 名句赏析 |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此句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悲剧命运,也道出了无数志士仁人的共同感慨,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
三、结语
《蜀相》不仅是一首咏史怀古之作,更是杜甫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通过对诸葛亮的缅怀,杜甫表达了对国家兴亡、人才得失的深切关注。这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至今仍能引发读者强烈共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