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价而沽什么意思】“待价而沽”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论语·子罕》:“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而沽诸?”意思是:等待一个好价钱才卖出去。后来这个成语用来比喻等待有好的条件或机会才行动,通常带有保守、观望、不急于求成的意味。
一、成语解析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待价而沽 |
| 拼音 | dài jià ér gū |
| 出处 | 《论语·子罕》 |
| 释义 | 等待一个好价钱才卖出去,比喻等待有利条件或时机再行动 |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做事谨慎、不轻易出手 |
| 近义词 | 偷工减料、犹豫不决、按兵不动 |
| 反义词 | 当机立断、果断出击、立即行动 |
二、使用场景举例
| 场景 | 示例句子 |
| 商业合作 | 他一直待价而沽,不肯轻易签约。 |
| 职场发展 | 她在公司里待价而沽,等着更好的机会。 |
| 个人选择 | 他对待感情也总是待价而沽,不愿随便开始一段关系。 |
三、常见误解
有些人可能会误以为“待价而沽”是贬义词,其实它更多是一种中性表达,强调的是对时机和条件的重视。但在某些语境下,也可能被用来批评一个人过于挑剔或优柔寡断。
四、总结
“待价而沽”是一个富有哲理的成语,既体现了对价值的追求,也反映了人在面对选择时的谨慎态度。在现代生活中,这种心态既可以是一种策略,也可能成为一种阻碍。关键在于把握好“等待”与“行动”的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