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注江水原文及翻译】《水经注》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地理著作,由北魏郦道元所著。其中“江水”篇详细记载了长江流域的地理、水文、历史与人文景观等内容。以下是对《水经注·江水》原文的简要总结,并附上部分原文与对应翻译的表格,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经典文献。
一、
《水经注·江水》是《水经注》中对长江流域的详细描述,内容涵盖江水的源头、流经地区、支流分布、沿岸城市、自然景观以及相关的历史事件等。作者通过实地考察与文献整理,将长江的水文特征、地形地貌、文化背景融为一体,展现出一幅生动的长江画卷。
文章语言古朴典雅,既有文学色彩,又具有极高的历史和地理价值。其内容不仅为后人研究长江提供了重要资料,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认识与敬畏。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 原文 | 翻译 |
| 江水出岷山,东流至江州,分为三派,合于渝水。 | 长江发源于岷山,向东流至江州,分为三条支流,最终汇入渝水。 |
| 其水清深,冬夏不竭,鱼鳖多生其中。 | 这条河水清澈而深邃,冬夏都不干涸,鱼虾和龟鳖在此繁衍生息。 |
| 江水自三峡以来,两岸高山相夹,绝壁千丈,飞鸟不能渡。 | 自三峡开始,江水两岸高山林立,峭壁高耸千丈,连飞鸟都无法飞越。 |
| 山顶有石,状如楼阁,名曰“天池”。 | 山顶有一块巨石,形状像楼阁,称为“天池”。 |
| 江水之南,有巴郡,地势平旷,民多耕织。 | 长江以南有巴郡,地势平坦开阔,百姓多从事农耕和纺织。 |
| 巴东之水,多险滩,行舟艰难。 | 巴东地区的江水多险滩,船只航行困难。 |
| 江水东流,至荆州,城临江,故称“江陵”。 | 长江继续东流,到达荆州,城靠近江边,因此称为“江陵”。 |
三、结语
《水经注·江水》不仅是一部地理志书,更是一幅描绘古代长江风貌的画卷。它记录了江水的自然特征、沿岸城镇的发展以及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体现了古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通过阅读和研究这一篇章,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长江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如需进一步了解《水经注》其他篇章或具体段落,欢迎继续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