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是谁主修订的】《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部丛书,也是清代乾隆年间组织编纂的一部综合性图书总汇。它涵盖了经、史、子、集四大部分,被誉为“中华文化的百科全书”。然而,关于这部巨著的主修者,许多人并不清楚其具体人物。本文将对《四库全书》的主修人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呈现。
一、《四库全书》简介
《四库全书》由清朝乾隆皇帝下令编纂,目的是整理和保存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同时加强思想控制。编纂工作始于1773年,历时近十年完成。全书共收录图书3400余种,共计79,300余卷,分为“四库”:经部、史部、子部、集部。
虽然乾隆帝是整个项目的发起人,但实际主持编纂工作的是一批文人学者,其中最著名的是纪晓岚。
二、主修人员介绍
《四库全书》的编纂是一项庞大的工程,涉及众多学者和官员。其中,最为关键的人物包括:
| 姓名 | 身份与贡献 |
| 纪晓岚 | 主持编纂工作,负责整体协调和内容审核,是《四库全书》的实际负责人。 |
| 陆锡熊 | 参与编纂,协助纪晓岚进行书籍分类和校对工作。 |
| 孙士毅 | 担任副主编,参与书籍筛选和目录编订。 |
| 阁臣多人 | 包括大学士、翰林院官员等,负责政策指导、资源调配及监督工作。 |
三、主修者的角色分工
在《四库全书》的编纂过程中,不同角色承担了不同的职责:
- 乾隆帝:决定编纂方向,提供政治支持和资金保障。
- 纪晓岚:作为总编纂官,负责统筹全局,确保编纂质量。
- 其他学者:如陆锡熊、孙士毅等人,主要负责具体事务,如选书、校勘、分类等。
- 朝廷官员:提供行政支持,确保工程顺利推进。
四、总结
《四库全书》的编纂是一项国家主导的文化工程,虽然乾隆帝是最高决策者,但真正负责具体工作的则是以纪晓岚为代表的文人学者。他们的辛勤劳动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 项目 | 内容说明 |
| 编纂时间 | 1773年—1782年 |
| 主修人 | 纪晓岚(总编纂) |
| 参与人员 | 陆锡熊、孙士毅、阁臣等 |
| 总卷数 | 约79,300卷 |
| 收录图书 | 3400余种,分经、史、子、集四部 |
| 文化意义 | 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四库全书》不仅是一部文献集成,更是一个时代文化精神的体现。而它的成功编纂,离不开那些默默奉献的学者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