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失厌恶什么意思】“损失厌恶”是行为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最早由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和阿莫斯·特沃斯基(Amos Tversky)提出。它描述的是人们在面对损失时,对损失的反应远比对等量收益的反应更强烈。简单来说,人们对于失去某样东西的痛苦,往往大于获得同样价值东西的快乐。
“损失厌恶”是一种心理倾向,指人们在面对可能的损失时,会比面对同等收益时更加敏感和抗拒。这种现象解释了为什么人们在做决策时,常常倾向于避免损失而不是追求收益。在日常生活中,这种心理影响着投资、消费、风险决策等多个方面。
损失厌恶简明对比表
| 项目 | 内容 |
| 定义 | 人们对损失的敏感度高于对收益的敏感度。 |
| 提出者 | 丹尼尔·卡尼曼与阿莫斯·特沃斯基(行为经济学奠基人) |
| 核心观点 | 失去100元带来的痛苦,通常大于获得100元带来的快乐。 |
| 应用场景 | 投资决策、消费行为、风险管理、谈判策略等。 |
| 影响 | 导致保守决策、过度规避风险、不愿放弃已投入资源等。 |
| 例子 | 在股市中,投资者可能因为害怕亏损而过早卖出盈利股票,却长期持有亏损股票。 |
| 相关理论 | 预期理论(Prospect Theory)的一部分 |
小结:
“损失厌恶”不仅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也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经济行为。理解这一概念,有助于我们做出更理性的决策,减少因情绪驱动而产生的非理性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