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你问我答 >

不孚众望的出处意思典故

2025-11-20 09:36:38

问题描述:

不孚众望的出处意思典故,这个怎么弄啊?求快教教我!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20 09:36:38

不孚众望的出处意思典故】“不孚众望”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于形容某人或某事未能达到大众的期望。虽然这个成语在现代使用中较为频繁,但其背后却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和历史典故。以下是对该成语的出处、含义及典故的总结。

一、成语出处

“不孚众望”最早见于《左传·宣公四年》:

> “子文之治楚也,不孚众望。”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楚国大夫子文治理国家时,并没有达到百姓的期望。这里的“孚”意为“信服、符合”,“众望”指的是大众的期望或期待。因此,“不孚众望”原意是指“不能使众人信服”或“未能满足众人的期望”。

二、成语含义

词语 含义
表示否定
信服、符合
众望 大众的期望、期待

整体含义:

指某人或某事未能达到大家的期望或信任,通常带有负面评价。

三、成语典故

在古代,“不孚众望”多用于批评官员或领导者的能力不足,未能赢得民众的信任。例如,《左传》中提到的子文,虽然有一定的政绩,但因其政策未能真正惠及百姓,所以被评价为“不孚众望”。

在后世的文学作品中,这一成语也被广泛引用,用来表达对某些人物或事件失望的情绪。

四、常见误用与辨析

需要注意的是,“不孚众望”与“不负众望”常常被混淆:

- 不孚众望:表示“未达期望”,含贬义。

- 不负众望:表示“不辜负期望”,含褒义。

两者意义相反,使用时需注意语境。

五、总结表格

项目 内容
成语 不孚众望
出处 《左传·宣公四年》
原意 未能使众人信服,未达期望
现代用法 表示未能满足大众的期望
同义词 未达预期、令人失望
反义词 不负众望、如愿以偿
使用注意 注意与“不负众望”区分,避免误用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不孚众望”虽源自古代文献,但在现代汉语中依然具有广泛的适用性。理解其出处和含义,有助于我们在日常交流中更准确地使用这一成语。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