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遂无问津者中的问津是什么意思后遂无问津者的原文及翻译】一、
“后遂无问津者”出自《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作品。其中“问津”是一个关键的词语,理解其含义有助于把握全文主旨。
“问津”的本义是“打听渡口”,引申为“寻求、探求”。在文中,“问津”指的是人们寻找通往桃花源的道路。而“后遂无问津者”意思是: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去寻找这条道路了。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桃花源)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与失望。桃花源象征着一个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世界,但现实中却无法实现,因此“后遂无问津者”也带有淡淡的哀愁和无奈。
二、原文及翻译
| 内容 | 原文 | 翻译 |
| 原文 | 后遂无问津者。 | 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去寻找这条道路了。 |
| 背景出处 | 出自《桃花源记》 | 《桃花源记》是东晋诗人陶渊明创作的一篇散文,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理想世界。 |
三、词语解析
| 词语 | 含义 | 引申义 | 在文中的作用 |
| 问 | 寻找、探求 | 求索、追寻 | 表达人们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
| 津 | 渡口、入口 | 途径、方法 | 暗示通往理想社会的路径 |
| 问津 | 探寻、寻找 | 追求、追求理想 | 表达对现实的不满与对理想的渴望 |
四、文章主旨简析
《桃花源记》通过一个渔夫偶然发现桃花源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憧憬和对现实生活的批判。结尾的“后遂无问津者”不仅点明了桃花源的神秘与不可寻,也暗示了这种理想社会在现实中难以实现,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矛盾与无奈。
五、结语
“后遂无问津者”不仅是对情节的总结,更是情感的升华。它提醒我们,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或许永远存在一条无法跨越的鸿沟,但正是这种差距,让理想成为人类不断追求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