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斛是什么意思】“斛”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字,常见于古代文献或农业、度量衡相关的语境中。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但了解其含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文和历史背景。
一、
“斛”是古代中国用于衡量粮食等物品的容量单位,主要用于表示谷物的体积。在不同朝代,“斛”的具体容量有所变化,但在大多数情况下,1斛大约等于10斗(即100升)。随着时代的演变,这一单位逐渐被“石”或“升”等更常用的单位所取代。
此外,“斛”在一些文学作品中也作为名词使用,如“千金易得,一斛难求”,形容珍贵之物。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字形 | 斛 |
拼音 | hú |
部首 | 斤 |
笔画 | 10画 |
词性 | 名词 |
基本含义 | 古代容量单位,用于衡量谷物等物品的体积 |
历史沿用 | 多见于古代文献,如《汉书》《唐律疏议》等 |
换算关系 | 1斛 ≈ 10斗 ≈ 100升(依朝代不同略有差异) |
现代使用 | 较少使用,多用于古文或文化研究 |
常见搭配 | 一斛米、千金易得,一斛难求 |
三、结语
“斛”虽不常见于日常交流,但它是古代中国度量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粮食储备与交易的重视。了解“斛”的含义,不仅有助于阅读古籍,也能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