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汹涌澎湃是描写什么的成语】“汹涌澎湃”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于形容水流或情绪等的激烈、动荡状态。它在文学、日常表达中广泛使用,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和情感色彩。
下面是对“汹涌澎湃”这一成语的详细解析,包括其含义、用法及适用场景。
一、
“汹涌澎湃”原意是指大浪翻滚、波涛起伏的样子,后引申为形容事物发展剧烈、情绪激动或局势动荡不安。该成语多用于描述自然景象(如海浪、江河)或抽象事物(如情绪、社会形势)的强烈状态。
在实际应用中,“汹涌澎湃”可以用于描写:
- 自然界的水势
- 情绪的高涨
- 社会或政治局势的动荡
- 某种事件的激烈程度
该成语感情色彩较重,通常带有强烈的动态感和冲击力,适合用于文学创作、新闻报道或演讲中。
二、表格展示
成语 | 汹涌澎湃 |
含义 | 原指大浪翻滚,现多用来形容情绪激昂、局势动荡或事物发展激烈。 |
出处 | 《汉书·东方朔传》:“惊风怒浪,汹涌澎湃。” |
用法 | 多用于描写自然现象或抽象事物的激烈状态。 |
近义词 | 波澜壮阔、气势磅礴、惊涛骇浪 |
反义词 | 风平浪静、平静无波、安详宁静 |
示例 | 1. 海浪汹涌澎湃,仿佛要把整个海岸吞没。 2. 他心中充满了对理想的渴望,情绪汹涌澎湃。 |
三、使用建议
在写作中使用“汹涌澎湃”时,应注意上下文的搭配,避免滥用导致表达不够准确。同时,可以根据具体语境选择是否使用该成语,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例如,在描写大海时,可以说“海面汹涌澎湃,浪花飞溅”;在描写人物心理时,可以说“他的内心汹涌澎湃,难以平静”。
总之,“汹涌澎湃”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成语,恰当使用能有效提升语言的感染力与生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