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蹊田夺牛的词语解释】“蹊田夺牛”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原意是说有人在田里行走踩踏庄稼,然后又抢走别人的牛。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小人得志、占便宜,或者指人在小事上占了大便宜,后来又因小失大,反而招来祸患。
这个成语常用于批评那些不讲道理、贪图小利、甚至以权谋私的人,也用来提醒人们不要因为一时的便利而做出损害他人利益的事情。
一、词语解释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蹊田夺牛 |
| 出处 | 《左传·宣公十五年》 |
| 原意 | 在田中行走踩踏庄稼,又抢走他人的牛 |
| 引申义 | 比喻小人得志、占便宜或因小失大 |
| 使用场合 | 批评不讲道理、贪图小利的行为 |
| 含义特点 | 具有讽刺意味,强调行为不当带来的后果 |
二、使用示例
1. 历史背景: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赵盾曾因“蹊田夺牛”之事被指责为不仁。
2. 现代用法:某公司高管利用职权,在员工辛苦工作后却将功劳据为己有,这种行为就被视为“蹊田夺牛”。
三、成语延伸思考
“蹊田夺牛”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它背后还蕴含着深刻的道德与社会意义。古人通过这个故事告诫世人:做人要守本分,不能因小利而忘大义。一旦失去诚信和道义,即使暂时获利,最终也会失去人心和长远的发展机会。
四、常见误用与辨析
| 正确用法 | 错误用法 |
| 他在会议上抢了别人的工作成果,真是蹊田夺牛。 | 他因为一点小事就和别人吵架,简直是蹊田夺牛。 |
| 这种靠关系获得职位的做法,就是典型的蹊田夺牛。 | 他每天早起晚归,简直是在蹊田夺牛。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蹊田夺牛”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对人性弱点的深刻揭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当避免成为“蹊田夺牛”的人,同时也应警惕身边可能出现的类似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