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分度怎么计算】在教育评估和考试分析中,“区分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用于衡量一道题目或一个测试项目是否能够有效地区分出不同水平的考生。区分度越高,说明该题目越能反映考生的真实能力差异。
一、什么是区分度?
区分度(Discrimination Index)是指某道题目的得分与整体试卷总分之间的相关性。它反映了该题目对考生能力的区分能力。通常用0到1之间的数值表示,数值越大,说明题目区分度越高。
二、区分度的计算方法
常见的区分度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
| 方法名称 | 公式 | 说明 |
| 高低组法 | $ D = \frac{H - L}{N} $ | H为高分组答对该题的人数,L为低分组答对该题的人数,N为每组人数 |
| 相关系数法 | $ D = r_{xy} $ | 计算题目得分与总分的相关系数,值越接近1,区分度越高 |
| 点二列相关法 | $ r_{pb} = \frac{M_1 - M_0}{S} \cdot \sqrt{\frac{p(1-p)}{}} $ | M1为答对者平均分,M0为答错者平均分,S为总分标准差,p为答对比例 |
三、区分度的评价标准
一般来说,区分度的评价标准如下:
| 区分度值 | 评价 |
| 0.40以上 | 非常好,具有很好的区分能力 |
| 0.30-0.39 | 较好,可考虑保留 |
| 0.20-0.29 | 一般,需进一步优化 |
| 0.19以下 | 差,建议淘汰或修改 |
四、如何提高区分度?
1. 题目难度适中:太难或太简单的题目可能无法有效区分考生。
2. 避免模糊表述:题目描述不清可能导致多数考生答错,影响区分度。
3. 增加思维层次:设计需要综合运用知识的题目,有助于区分不同水平的考生。
4. 多角度考察:通过不同类型的题目全面评估学生能力。
五、总结
区分度是衡量试题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合理的区分度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实际水平。通过科学的方法计算区分度,并结合实际教学情况不断优化题目设计,是提升考试效度的关键步骤。
附:区分度计算示例表格
| 题号 | 高分组答对人数 | 低分组答对人数 | 区分度D | 评价 |
| 1 | 30 | 10 | 0.40 | 非常好 |
| 2 | 25 | 15 | 0.25 | 一般 |
| 3 | 40 | 20 | 0.60 | 非常好 |
| 4 | 18 | 12 | 0.12 | 差 |
| 5 | 32 | 18 | 0.35 | 较好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区分度的计算和分析对于考试命题和教学评估都具有重要意义。合理利用区分度指标,有助于提高考试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