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出自哪里】一、
“取法乎上,仅得其中”是一句广为流传的成语,常用于鼓励人们树立高远的目标,以高标准要求自己。这句话的含义是:如果以最高标准来学习或追求,即使最终未能达到那个高度,也能取得中等以上的成果。
关于这句话的出处,历史上存在一定的争议和不同说法。主流观点认为它最早见于《论语·述而》篇,但原文并未直接出现“取法乎上,仅得其中”的表述。因此,这句话更可能是一种后人对孔子思想的提炼与总结,而非直接引用。
此外,也有学者指出,该句可能源自唐代书法家孙过庭的《书谱》,在书法理论中被用来强调学习应以名家为榜样,从而提升自己的技艺水平。
为了更清晰地展示这一问题的来源和不同观点,以下通过表格形式进行归纳整理。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取法乎上,仅得其中 |
| 常见用法 | 鼓励树立高目标,追求卓越 |
| 字面意思 | 以最高标准为榜样,虽未达顶峰,仍可得中等成就 |
| 出处争议 | 无明确原始文献记载 |
| 主要观点来源 | 1. 《论语·述而》(间接引用) 2. 唐代孙过庭《书谱》(直接提及) 3. 后世文人总结提炼 |
| 《论语》相关引文 |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体现儒家对高远目标的重视) |
| 《书谱》原文 | “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 (明确出现该句) |
| 学术观点 | 该句可能是后人根据孔子思想发展而来,非原典直述 |
| 现代应用 | 多用于教育、书法、写作等领域,强调目标设定的重要性 |
三、结语
“取法乎上,仅得其中”虽然没有明确出现在古代经典中,但它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立志高远”的精神内核。无论是从《论语》的思想启发,还是从《书谱》的具体论述来看,这句话都体现了古人对理想与实践关系的深刻思考。在当今社会,它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在追求目标时应敢于设定更高的标准,从而获得更好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