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儒林外史56回好句赏析

2025-11-05 21:36:40

问题描述:

儒林外史56回好句赏析,真的急需帮助,求回复!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05 21:36:40

儒林外史56回好句赏析】《儒林外史》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极具讽刺意味和现实批判精神的长篇小说,作者吴敬梓通过生动的人物刻画和深刻的社会描写,揭示了科举制度下士人阶层的种种弊病。第56回作为全书的结尾部分,集中体现了作者对封建社会的反思与批判。以下是对该回中一些经典语句的赏析总结。

一、

第56回是《儒林外史》的收尾部分,主要围绕“蘧公孙”这一人物展开。他虽出身名门,却沉迷于功名利禄,最终未能实现理想,反而陷入困境。本回通过对蘧公孙命运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科举制度的不满与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同时,也表达了对真正有才德之人的惋惜。

在语言风格上,本回延续了《儒林外史》一贯的讽刺笔法,通过细腻的描写与含蓄的议论,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虚伪与腐朽。许多句子言简意赅,寓意深远,值得细细品味。

二、好句赏析(表格形式)

序号 原文摘录 赏析
1 “功名富贵,原是人生得意处。” 这句话看似平淡,实则暗含讽刺。表面上看是对功名的向往,实则是对科举制度下人们盲目追求名利的批评。
2 “世人只知求富,不知求贤。” 直接指出社会风气的偏差,强调人才的重要性被忽视,反映出作者对社会道德滑坡的忧虑。
3 “读书人若不以天下为己任,便是负了圣贤教诲。” 强调读书人的责任,批评那些只顾个人利益、不思进取的士人,具有强烈的道德批判意义。
4 “人若无志,便如草木,徒长无用。” 用比喻手法说明立志的重要性,劝诫人们要有远大目标,不要虚度光阴。
5 “功名不过浮云,唯有忠义可留千古。” 表达了作者对功名的淡泊态度,认为真正的价值在于忠诚与道义,而非短暂的荣华富贵。
6 “世人都说‘书中自有黄金屋’,却不知‘书中更有千般苦’。” 反转传统观念,揭示科举背后的艰辛与痛苦,表达对士人命运的同情与反思。
7 “人心若失,何谈国家?” 简洁有力,点明社会动荡的根本原因在于人心的堕落,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8 “读书不是为了做官,是为了明理。” 提出读书的真正目的,反对功利主义的读书观,体现作者的教育思想。

三、结语

《儒林外史》第56回虽为全书的结尾,但其思想深度与艺术价值丝毫不逊于前文。通过这些精炼而富有哲理的语句,作者不仅描绘了一个时代的缩影,也提出了对人性、社会和未来的深刻思考。这些句子至今仍能引发读者的共鸣,值得我们反复阅读与体会。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