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刘备字什么】在《三国演义》和正史《三国志》中,刘备是东汉末年的重要人物之一,也是蜀汉的开国皇帝。他的名字“备”是其本名,而“字”则是他成年后使用的表字,用于社交场合或正式场合中称呼,以示尊重。
那么,刘备的“字”是什么?下面将通过总结与表格的形式,清晰展示这一信息。
一、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他在历史上以仁德著称,与关羽、张飞结为异姓兄弟,共同起兵,最终建立蜀汉政权。
“字”在中国古代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符号,通常由长辈或师长所取,用以表示对一个人的期望或品德的象征。刘备的“玄德”二字,寓意深远,意指“深奥的德行”,体现了他对仁政和道德修养的追求。
二、表格展示
| 姓名 | 字 | 出处 | 含义 |
| 刘备 | 玄德 | 《三国志·先主传》 | “玄”意为深奥、高远,“德”代表道德、品行,合起来表示深厚的德行与远大的志向 |
三、拓展说明
在古代,男子成年(二十岁)后需举行冠礼,之后便可使用“字”。刘备的“字”不仅反映了个人身份的变化,也承载了家族对其的期待与教诲。从历史记载来看,刘备一生注重仁义,常以“弘毅宽厚,知人待士”自勉,这与“玄德”之名相得益彰。
此外,在《三国演义》中,刘备的“字”也被频繁提及,如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在称呼他时,多用“玄德公”或“玄德兄”,体现出对其人格的尊敬。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刘备的“字”为“玄德”,出自《三国志》记载,寓意深远,体现了刘备的品德与志向。了解这一点,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这位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