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水库简介】三门峡水库位于中国河南省三门峡市,是黄河上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该水库于1957年正式动工,1961年基本建成并开始蓄水发电。作为黄河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三门峡水库在防洪、发电、灌溉、供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对黄河下游的生态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门峡水库不仅是一项重要的水利工程,也是我国水利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水资源利用和治理方面的积极探索与实践。
| 项目 | 内容 |
| 名称 | 三门峡水库 |
| 位置 | 河南省三门峡市 |
| 建成时间 | 1961年(主体工程完成) |
| 建设时间 | 1957年—1961年 |
| 所属河流 | 黄河 |
| 主要功能 | 防洪、发电、灌溉、供水 |
| 总库容 | 约36亿立方米 |
| 设计坝高 | 106米 |
| 装机容量 | 约42万千瓦 |
| 影响范围 | 黄河中游及下游地区 |
三门峡水库的建设在当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不仅缓解了黄河下游的洪水威胁,还为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提供了稳定的水源保障。然而,随着运行时间的推移,水库也暴露出泥沙淤积、生态变化等问题,促使人们不断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
如今,三门峡水库依然是黄河流域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不容忽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