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恼羞成怒的成语典故

2025-11-15 05:30:33

问题描述:

恼羞成怒的成语典故,蹲一个懂行的,求解答求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15 05:30:33

恼羞成怒的成语典故】“恼羞成怒”是一个常用汉语成语,形容一个人因为感到羞愧而愤怒,情绪失控,做出过激行为。这个成语源于古代历史故事,具有深刻的寓意和现实意义。

一、成语典故总结

“恼羞成怒”最早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故事讲述的是楚汉相争时期,项羽在与刘邦的对峙中屡次受挫,最终兵败垓下。面对失败和耻辱,他感到极度羞愧,最终选择自刎于乌江边。虽然历史上并未直接使用“恼羞成怒”这一说法,但后人根据项羽的性格和结局,将其行为概括为“恼羞成怒”的典型表现。

在后世的文学作品中,“恼羞成怒”常用来形容那些因自尊心受损、面子难堪而情绪失控的人。这种情绪往往导致不理智的行为,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二、成语解析

项目 内容
成语名称 恼羞成怒
拼音 nǎo xiū chéng nù
释义 因感到羞愧而愤怒,情绪失控。
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间接引用)
近义词 怒火中烧、气急败坏
反义词 心平气和、冷静理智
用法 多用于描述人在受到羞辱或打击后的反应
示例 他被当众批评后,恼羞成怒,当场摔门而去。

三、现实意义

“恼羞成怒”不仅是历史人物的行为写照,也广泛存在于现代生活中。人们在面对误解、批评、失败时,若不能理性应对,就容易陷入情绪化的状态,从而做出伤害他人或自己的行为。因此,学会控制情绪、保持冷静,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能力。

四、结语

“恼羞成怒”提醒我们: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不应让羞耻感主导情绪,而应以理智和成熟的态度去应对。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因一时冲动而酿成大错,走向更加积极的人生道路。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