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行宪法是哪年颁布的】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颁布的。这部宪法是在改革开放初期,为了适应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自颁布以来,宪法经历了多次修正,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变化和国家发展需求。
以下是对我国现行宪法相关情况的总结与整理:
一、我国现行宪法的基本信息
| 项目 | 内容 |
| 宪法名称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 颁布时间 | 1982年12月4日 |
| 颁布机构 |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 |
| 现行版本 | 1982年宪法(经多次修正) |
| 修宪次数 | 截至2023年,共通过五次宪法修正案 |
二、宪法的历史背景
1982年宪法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制定的,其目的是为了确立国家的根本制度,保障公民权利,规范国家机关的职权,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在此之前,我国曾于1954年颁布过第一部宪法,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原有的宪法已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形势。
1982年宪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在法治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为后续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三、宪法的重要意义
- 确立国家根本制度:明确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 保障公民基本权利:规定了公民的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等权利。
- 规范国家权力运行:对国家机构的设置、职权划分进行了明确规定。
- 推动依法治国: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法律依据。
四、宪法的历次修正情况
| 修正时间 | 修正内容简要 |
| 1988年 | 允许私营经济发展,明确土地使用权可以转让 |
| 1993年 | 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写入宪法 |
| 1999年 | 将“邓小平理论”写入宪法,确立依法治国方略 |
| 2004年 | 增加“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等内容 |
| 2018年 | 完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 |
五、结语
我国现行宪法自1982年颁布以来,历经多次修订,始终与时俱进,不断适应国家发展的新要求。它不仅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也是全体公民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了解宪法的颁布时间和历史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增强宪法意识,维护国家法治尊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