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这个词牌名的来历】“水调歌头”是宋词中一个非常著名的词牌名,源自唐代的《水调歌》,后经宋代文人发展,成为一种固定的词体格式。它不仅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还因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而广为流传。以下是对“水调歌头”词牌名来历的总结与梳理。
一、词牌名的来源
“水调歌头”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的乐曲《水调歌》。据传,这首曲子由隋炀帝杨广所作,原为宫廷音乐,后来被广泛传唱。唐代诗人白居易、杜甫等都曾在诗文中提到过“水调”,说明其在当时已颇具影响力。
到了宋代,文人开始将这种乐曲填入词的形式,逐渐形成了固定词牌“水调歌头”。词牌名中的“水调”指的是曲调,“歌头”则指歌曲的开头部分,因此“水调歌头”可理解为“以水调为基础的歌曲之首”。
二、词牌的发展与演变
| 阶段 | 时间 | 发展情况 |
| 起源 | 唐代 | 《水调歌》为宫廷乐曲,由隋炀帝创作 |
| 流传 | 唐代至五代 | 乐曲广泛传播,文人开始用其填词 |
| 定型 | 北宋 | 苏轼等人将其发展为固定词牌“水调歌头” |
| 繁荣 | 南宋 | 词牌广泛应用,形成多种变体 |
三、代表作品与影响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该词牌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不仅语言优美,情感深沉,而且表达了对人生、自然和亲情的深刻思考。这首词使“水调歌头”成为宋词中最具代表性的词牌之一。
此外,辛弃疾、张孝祥等南宋词人也创作了多首“水调歌头”,进一步丰富了这一词牌的艺术表现力。
四、总结
“水调歌头”作为传统词牌,其历史可追溯至唐代的《水调歌》,经过宋代文人的不断润色与创作,最终成为宋词中极具影响力的词牌之一。它不仅承载着丰富的音乐文化背景,也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审美追求与艺术成就。
通过了解“水调歌头”的来历,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体会宋词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