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里的悉如外人是什么意思】《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篇散文,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安宁美好的理想世界。其中有一句:“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而“悉如外人”则出现在文中对渔人离开后,桃花源中人的反应描述中。
一、
“悉如外人”出自《桃花源记》中的“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在文中,“悉如外人”是对桃花源中人见到渔人后的反应的描写。这里的“悉”意为“都”,“如”是“像”,“外人”指外面的人,即渔人。整句的意思是:他们(桃花源中人)都像外面的人一样。
但这句话的具体含义需要结合上下文理解:
1. “悉如外人”并非字面意义的“都像外人”,而是表达一种“陌生感”或“疏离感”。桃花源中人长期与外界隔绝,突然遇到一个外来者(渔人),他们感到惊讶和好奇,因此表现出类似“外人”的行为。
2. 反映了桃花源与外界的隔绝状态:桃花源中人对外界不了解,甚至不知道汉朝的存在,说明他们与外界几乎没有交流。
3. 体现了陶渊明的理想社会:桃花源是一个远离战乱、自给自足、人人平等的理想之地,与现实社会形成鲜明对比。
二、表格形式总结
| 词语 | 含义 | 出处 | 文中作用 | 深层含义 |
| 悉如外人 | 都像外面的人 | 《桃花源记》 | 表达桃花源中人对渔人的陌生感 | 反映桃花源与外界的隔绝及对未知者的警惕 |
| 外人 | 外面的人 | 《桃花源记》 | 指代渔人 | 象征外界的纷扰与复杂 |
| 悉 | 都 | 《桃花源记》 | 强调全体性 | 突出桃花源中人的集体反应 |
| 如 | 像 | 《桃花源记》 | 表示相似性 | 表现桃花源中人面对外来者的心理状态 |
三、结语
“悉如外人”虽然字面简单,但在《桃花源记》中却承载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它不仅是对桃花源中人反应的描写,更象征着理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对立。陶渊明通过这一细节,表达了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当时社会动荡的不满。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不仅理解了“悉如外人”的字面意思,也深入体会了作者的情感与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