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慎的词语解释】“肃慎”是一个具有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词汇,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文献中,主要指古代东北地区的一个民族或部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肃慎”一词的含义有所变化,但总体上与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有关。以下是对“肃慎”一词的详细解释。
一、词语总结
“肃慎”是中国古代对东北地区某一民族的称呼,最早见于《山海经》等古籍。该民族以渔猎为生,生活在长白山一带,与中原王朝有交往。在不同朝代,“肃慎”有时也泛指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后来逐渐演变为“女真”“满洲”等名称。
此外,“肃慎”也有“恭敬谨慎”的意思,常用于形容人的态度或行为,但在历史语境中,更多是指地理和民族概念。
二、词语解释表
| 项目 | 内容 |
| 词语 | 肃慎 |
| 拼音 | sù shèn |
| 含义1(历史民族) | 古代东北地区的一个民族,活动区域大致在今黑龙江、吉林一带,以渔猎为生。 |
| 含义2(地名/地域) | 有时泛指东北地区,尤其是长白山一带。 |
| 含义3(态度/行为) | “肃”意为恭敬、严肃;“慎”意为谨慎。合起来表示“恭敬谨慎”的意思。 |
| 出处 | 《山海经》、《史记》、《后汉书》等古籍 |
| 历史地位 | 是中国北方重要的古代民族之一,与中原王朝有密切联系。 |
| 后续演变 | 随着历史发展,逐渐演变为“女真”“满洲”等名称。 |
| 文化意义 | 在古代文献中是了解东北地区历史的重要资料。 |
三、总结
“肃慎”一词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的含义,既有作为民族名称的历史意义,也有作为形容词表达态度的用法。在研究中国古代边疆民族和东北地区历史时,“肃慎”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概念。其在文献中的记载,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古代东北民族生活、文化及与中原关系的重要线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