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阋于墙的意思】“阋于墙”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诗经·小雅·常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意思是:兄弟之间在家中发生争斗,但在外面却能共同抵御外敌。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内部虽有矛盾或冲突,但在面对外部威胁时能够团结一致。
一、
“阋于墙”原意是兄弟之间在家中争吵,后来引申为内部有分歧或矛盾,但对外仍能保持一致的立场。该成语强调的是“内忧外患”的情境下,人们应以大局为重,团结一致应对挑战。
它不仅用于描述家庭关系,也常被用来形容国家、组织、团体等在面临外部压力时,即使内部存在矛盾,也能暂时搁置分歧,共同应对困难。
二、表格形式展示答案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阋于墙 |
| 出处 | 《诗经·小雅·常棣》 |
| 原意 | 兄弟在家中争斗 |
| 引申义 | 内部有矛盾,对外能团结 |
| 使用场景 | 家庭、国家、组织等内部矛盾与外部压力并存时 |
| 用法示例 | 尽管公司内部意见不一,但在市场危机面前,大家还是能做到阋于墙。 |
| 成语结构 | 联合式 |
| 近义词 | 同舟共济、齐心协力 |
| 反义词 | 内耗不断、各自为政 |
三、结语
“阋于墙”不仅是对古代家庭关系的一种描写,更是对现代社会中群体协作精神的深刻体现。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时,如何在内部保持理性与克制,在外部展现凝聚力,是值得每个人思考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