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流击楫出处于哪里】“中流击楫”是一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立志奋发、勇往直前的精神。这个成语背后有着一段历史典故,源自东晋时期的一位名将——祖逖。
一、成语来源总结
“中流击楫”最早出自《晋书·祖逖传》。故事讲的是东晋名将祖逖在一次北伐途中,面对大江,感慨国家分裂、百姓受苦,于是挥桨击水,表示自己决心收复失地、恢复中原的决心。后人用“中流击楫”来比喻立志报国、不畏艰难的精神。
二、详细出处与背景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中流击楫 |
出处 | 《晋书·祖逖传》 |
意思 | 在江心击打船桨,比喻立志奋发、勇往直前 |
历史人物 | 祖逖(东晋名将) |
背景故事 | 祖逖北伐时,面对大江,挥桨击水,表达收复中原的决心 |
后世影响 | 成为激励志士仁人的精神象征 |
三、延伸解读
“中流击楫”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体现了古代士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勇于担当的责任感。在今天,这个成语依然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鼓励人们面对困难时,要有坚定的信念和行动力。
四、结语
“中流击楫”源于《晋书·祖逖传》,讲述的是东晋名将祖逖在大江之上挥桨立志的故事。这一成语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体现。通过了解其出处与意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与奋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