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夫指的词语意思】“千夫指”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被众人指责、批评,或者受到广泛的不满和反对。这个词语源于古代文学,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多用于描述那些行为不当、道德败坏或引起公众强烈反感的人。
一、词语解释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千夫指 |
| 拼音 | qiān fū zhǐ |
| 释义 | 形容被成千上万的人指责、批评,表示极受众人反对。 |
| 出处 | 《汉书·王莽传》:“千夫所指,无病而死。” |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形容某人因行为不当而遭到广泛批评。 |
| 近义词 | 众矢之的、万人唾骂、千夫所指 |
| 反义词 | 万人敬仰、众望所归、口碑载道 |
二、词语来源与演变
“千夫指”最早见于《汉书·王莽传》,原文为:“千夫所指,无病而死。”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被众人所指责,即使没有生病也会死去。这反映了古代社会对舆论压力的重视,也说明了“千夫指”在当时已具有强烈的负面含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千夫指”逐渐成为一种常用的表达方式,不仅用于描写历史人物,也常用于现代语境中,形容某些公众人物或事件因不良行为而引发广泛批评。
三、使用场景举例
| 场景 | 示例句子 |
| 历史评价 | 王莽虽有改革之志,却终为千夫指,遗臭万年。 |
| 社会评论 | 那些贪污腐败的官员,最终都成了千夫指。 |
| 文学作品 | 小说中反派角色常常是千夫指的对象。 |
| 日常交流 | 他因为失信于人,现在已是千夫指。 |
四、总结
“千夫指”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成语,表达了对被大众广泛指责者的批评态度。它不仅体现了语言的简洁性,也反映了社会对道德与行为规范的关注。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或滥用。
通过了解“千夫指”的含义、出处和用法,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这一词语的表达方式,并在写作和交流中灵活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