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是对联吗】“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出自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这句词在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常被引用以表达一种无法阻挡的历史潮流或自然规律。然而,很多人对这句话是否为对联产生疑问。本文将对此进行详细分析,并通过表格形式总结关键信息。
一、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是辛弃疾词作中的名句,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对联。虽然这两句话在结构上具备一定的对仗性,但从严格意义上讲,它并不符合对联的格式要求。
对联讲究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协调、内容相关。而“青山遮不住”与“毕竟东流去”在字数上不完全相同(前者5字,后者5字),但整体来看,它们更偏向于诗词中的句子,而不是独立的对联作品。
此外,该句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也更符合词的风格,而非对联常见的庄重或幽默风格。
二、关键信息对比表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南宋词人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
| 原文 |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
| 是否对联 | 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对联 |
| 对联定义 | 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协调、内容相关 |
| 句子结构 | 两句均为五言,具备一定对仗性 |
| 文体类型 | 词句,非对联 |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表达历史不可逆转、自然规律等主题 |
| 是否可作为对联使用 | 可根据需要稍作调整后使用 |
三、结语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虽不具备传统对联的完整形式,但在语言美感和思想内涵上具有高度价值。若将其作为对联使用,可以通过适当调整使其符合对联规范,但其本质仍属于词句范畴。因此,在正式场合中,应明确区分“词句”与“对联”的不同用途与文化背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