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君入瓮成语出自何处请君入瓮的历史典故】“请君入瓮”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来比喻用对方的手段来对付对方,或者让对方自己陷入自己设下的圈套。这个成语背后有一个有趣的历史故事,源自唐朝时期。
一、成语出处与背景
“请君入瓮”最早见于《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一》,记载的是唐朝名臣周兴和来俊臣之间的故事。当时,来俊臣是武则天时期的酷吏,专门负责审讯犯人,手段极其残忍。而周兴则是另一位酷吏,也以严刑峻法著称。
有一天,来俊臣想审问一个案件,但不知道该如何下手,便去请教周兴。周兴建议他:“你不如用大瓮(一种陶制的容器),把犯人放在里面,然后在下面点火,这样犯人就会招供。”来俊臣听后,觉得这个方法很有效,于是就照做了。但他随即想到,既然周兴提出这样的办法,那是否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对付周兴?
于是,来俊臣对周兴说:“有人告发你谋反,我奉命来审你,请您进瓮吧。”周兴一听,顿时明白了自己的处境,只好认罪。
从此,“请君入瓮”便成了一个广为流传的成语,寓意“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二、总结与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请君入瓮 |
| 出处 | 《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一》 |
| 历史背景 | 唐朝时期,酷吏来俊臣与周兴之间的故事 |
| 成语含义 | 比喻用对方的手段对付对方,或让对方陷入自己设下的圈套 |
| 故事梗概 | 来俊臣请教周兴如何审讯犯人,周兴建议用“瓮刑”。后来来俊臣用同样的方法对付周兴,使其认罪 |
| 启示 | 做事要讲求方法,不要自食其果;同时也提醒人们不要轻易设下陷阱,以免反被利用 |
三、结语
“请君入瓮”不仅是一个生动的成语,更蕴含了深刻的道理。它告诉我们,做事要有智慧,不能只图一时之快,否则可能会陷入自己设下的困境。同时,这个成语也反映了古代社会中酷吏制度的残酷与讽刺,值得我们深思。
通过了解这一成语的来源和背后的故事,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它的含义,也能从中获得一些人生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