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悯农古诗宋】《悯农》是唐代诗人李绅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常被选入小学语文课本中,尤其在三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较为常见。这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同情与敬佩,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粮食的珍视。
一、诗歌原文
《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二、
《悯农》通过描绘农民在烈日下辛勤耕作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诗中“锄禾日当午”和“汗滴禾下土”两句生动地刻画了农民劳作的艰辛,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则提醒人们要珍惜每一粒粮食,理解其背后的不易。
这首诗不仅具有教育意义,还能够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节约粮食、尊重劳动的良好习惯。
三、知识点整理(表格形式)
| 项目 | 内容说明 |
| 作者 | 李绅(唐代诗人) |
| 体裁 | 五言绝句 |
| 创作背景 | 反映农民劳作的艰辛,表达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
| 主题思想 | 珍惜粮食,尊重劳动 |
| 关键词 | 锄禾、日当午、汗滴、盘中餐、粒粒辛苦 |
| 教学目标 |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情感体验以及节约意识 |
| 适合年级 | 小学三年级 |
| 朗读建议 | 注意语速适中,重音落在“汗滴”“粒粒”等关键词上 |
四、教学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这首诗:
1. 情境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农民劳作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朗读体会:让学生反复朗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情感。
3.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平时有没有浪费粮食?”等问题。
4. 拓展延伸:可以结合其他类似主题的古诗进行对比学习,如《春晓》《静夜思》等。
通过《悯农》的学习,学生们不仅能感受到古诗的魅力,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感恩与珍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