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女不知亡国恨全诗】“商女不知亡国恨”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泊秦淮》,原诗为:
> 《泊秦淮》
> 烟笼寒水月笼沙,
> 夜泊秦淮近酒家。
> 商女不知亡国恨,
> 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首诗通过描绘秦淮河夜晚的朦胧景色,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其中“商女不知亡国恨”一句,是整首诗的核心,也常被引用以讽刺那些身处乱世却仍沉迷享乐的人。
一、
《泊秦淮》是一首借景抒情的七言绝句,通过对秦淮河夜景的描写,引出对南朝覆灭的感慨。诗中提到的“商女”,指的是歌女或妓女,她们在歌舞升平中并不知晓国家灭亡的悲剧。诗人借此表达对现实的不满与忧思,同时也反映出他对国家兴亡的关注。
二、关键信息对比表
| 项目 | 内容 |
| 作者 | 杜牧(唐代) |
| 诗名 | 《泊秦淮》 |
| 出处 | 原诗为四句,选自《樊川文集》 |
| 主题 | 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享乐主义的批判 |
| 关键句子 |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 意象 | 烟、寒水、月、沙、酒家、后庭花 |
| 背景 | 南朝灭亡后的社会状况,反映晚唐时期士人对时局的担忧 |
| 用典 | “后庭花”指《玉树后庭花》,为南朝陈后主所作,象征亡国之音 |
| 表达方式 |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
| 语言风格 | 清新含蓄,意境深远 |
三、创作背景简述
杜牧生活在晚唐时期,此时国家内忧外患,政治腐败,社会风气奢靡。他游历秦淮河时,看到歌女仍在演唱南朝旧曲,感叹国家虽已衰败,但人们却依旧沉醉于享乐之中。因此,他写下此诗,既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现实的警醒。
四、延伸理解
“商女不知亡国恨”这句话,在后世被广泛引用,用来批评那些不关心国家大事、只顾个人享乐的人。它不仅是对历史的反思,也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五、结语
《泊秦淮》虽短,却意蕴深远。它不仅是一首写景诗,更是一首充满忧国情怀的讽喻之作。杜牧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色与历史感慨巧妙结合,使读者在欣赏诗境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