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简称ICH)是指人类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以口头传承、实践行为、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工具、实物和文化场所等为载体的文化遗产。它不同于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如建筑、文物等),而是更注重于“活”的文化表现方式,强调文化的传承与延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许多传统习俗和技艺面临消失的风险,因此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显得尤为重要。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
| 项目 | 内容 |
| 定义 |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群体、团体以及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的一部分的各种实践、表现形式、表达方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
| 特点 | 活态性、传承性、多样性、地域性、象征性 |
| 保护目标 | 维护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认同感,增强社会凝聚力 |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五大类:
| 类别 | 内容举例 |
| 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 | 民间故事、谚语、诗歌、戏剧等 |
| 表演艺术 | 歌舞、戏曲、音乐、杂技等 |
| 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 | 节日庆典、祭祀仪式、传统婚礼等 |
| 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 传统医学、农业知识、天文历法等 |
| 传统手工艺 | 陶瓷制作、刺绣、木雕、造纸等 |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1. 文化认同:帮助人们认识自己的文化根源,增强民族自豪感。
2. 教育价值: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资源,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文化意识。
3. 旅游与经济: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成为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4. 国际交流:通过非遗展示,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理解。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
| 项目 | 现状 |
| 国际层面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2003年起推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
| 国内层面 | 中国自2006年起设立“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并建立国家级非遗名录 |
| 挑战 | 年轻一代兴趣不足、传承人断层、商业化过度等 |
| 措施 | 建立传承人制度、加强教育宣传、推动数字化保护等 |
五、总结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各民族独特的文化智慧与创造力。它不仅是一种文化记忆的载体,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重要桥梁。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和科技手段,我们能够更好地守护这些珍贵的文化财富,让它们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