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常识 >

潼关的原文及翻译

2025-11-14 02:56:59

问题描述:

潼关的原文及翻译,有没有大佬愿意指导一下?求帮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14 02:56:59

潼关的原文及翻译】一、

《潼关》是唐代诗人谭嗣同创作的一首诗,全诗通过描绘潼关的雄伟险峻和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壮志未酬的感慨。诗中“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两句尤为经典,展现了诗人豪迈不羁的情怀。

本文将提供《潼关》的原文,并对其逐句进行翻译,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与情感。同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原文与译文的对应关系,便于查阅和学习。

二、原文及翻译对照表

原文 翻译
终古高云簇此城, 自古以来,高高的云层聚集在这座城池上,
秋风吹散马蹄声。 秋风拂过,吹散了战马踏地的声音。
河流大野犹嫌束, 长河奔向广阔的原野,仍觉得束缚难舒,
山入潼关不解平。 山峦进入潼关,不肯平缓下来。

三、诗句解析

1. “终古高云簇此城”

这句描绘了潼关的地理环境,高耸的云层仿佛围绕着这座古城,营造出一种雄浑、庄严的氛围。

2. “秋风吹散马蹄声”

秋风萧瑟,战马奔跑的声音被风吹散,给人一种苍凉之感,也暗示了战争的遥远与历史的沉淀。

3. “河流大野犹嫌束”

大河奔腾于旷野之间,似乎仍然感到束缚,表现出自然力量的强大与不可驯服。

4. “山入潼关不解平”

山脉进入潼关后依旧起伏不平,象征着地形的险要,也隐喻着时局的动荡不安。

四、结语

《潼关》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更是一首寄托情怀的作品。谭嗣同以潼关为背景,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与不甘。通过本文的原文与翻译对照,希望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与艺术价值。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