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外桃源出自】一、
“世外桃源”这一成语,最早出自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文中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生活安逸的理想世界,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逃避。随着时间的推移,“世外桃源”逐渐成为人们心中理想生活的代名词,广泛用于文学、艺术、影视等多个领域。
为了更清晰地展示“世外桃源”的出处及其意义,以下将通过表格形式进行整理和说明。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世外桃源 |
| 出处 | 《桃花源记》 |
| 作者 | 陶渊明(东晋) |
| 文体 | 散文(寓言式叙事) |
| 创作时间 | 约公元421年 |
| 主题思想 | 描绘一个与世隔绝、和谐安宁的理想世界,表达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 后世影响 | 成为文学中象征理想生活的常用意象;常用于形容环境优美、远离尘嚣的地方 |
| 常见用法 | “这里风景如画,真是人间的世外桃源。” |
| 现代应用 | 旅游宣传、文学作品、影视剧中常见,多用于描述自然风光或理想生活状态 |
三、结语
“世外桃源”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它源自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历经千年仍被广泛使用,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世外桃源”也提醒人们不忘初心,珍惜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