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基层减负30条措施】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基层工作负担日益加重,形式主义、文山会海等问题逐渐凸显。为切实减轻基层干部的负担,提升工作效率,相关部门出台“为基层减负30条措施”,从制度设计、工作流程、考核机制等多个方面入手,推动基层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和高效。
以下是对这30条措施的总结与归纳,便于基层干部和相关单位更好地理解和落实。
一、精简会议与文件
| 措施编号 | 内容概述 |
| 1 | 严格控制会议数量,提倡开短会、开视频会,减少重复性会议。 |
| 2 | 减少文件印发频次,推行电子化办公,避免“以文辅政”。 |
| 3 | 对同一事项的多头发文进行整合,杜绝“多头部署、层层加码”。 |
二、优化督查检查考核机制
| 措施编号 | 内容概述 |
| 4 | 建立统一的督查检查平台,避免多头检查、重复检查。 |
| 5 | 减少对基层的考核频次,强化结果导向,弱化过程痕迹。 |
| 6 | 推行“清单式”考核,明确考核内容,避免“一刀切”。 |
三、规范评比创建活动
| 措施编号 | 内容概述 |
| 7 | 梳理现有评比项目,取消不合理、重复的评比活动。 |
| 8 | 鼓励基层自主开展特色创建,避免“一刀切”标准。 |
| 9 | 对评比结果进行动态管理,避免“一次性达标”现象。 |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
| 措施编号 | 内容概述 |
| 10 | 推进政务服务平台一体化,实现数据共享,减少重复录入。 |
| 11 | 加强基层信息系统培训,提升基层人员操作能力。 |
| 12 | 建立统一的数据报送口径,避免“多头报送、重复填报”。 |
五、合理安排工作任务
| 措施编号 | 内容概述 |
| 13 | 明确各层级职责边界,防止“责任下移、任务上交”。 |
| 14 | 推行“任务清单制”,明确每项工作的完成时限与责任人。 |
| 15 | 避免临时性、突击性任务频繁下达,保障基层正常工作节奏。 |
六、完善激励与容错机制
| 措施编号 | 内容概述 |
| 16 | 建立基层干部正向激励机制,增强工作积极性。 |
| 17 | 推行“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基层干部大胆探索创新。 |
| 18 | 对因客观原因导致的工作失误,给予合理宽容与指导。 |
七、强化基层能力建设
| 措施编号 | 内容概述 |
| 19 | 加强基层干部培训,提升政策理解与执行能力。 |
| 20 | 推动资源下沉,确保人、财、物向基层倾斜。 |
| 21 | 完善基层服务体系,提升群众满意度。 |
八、规范调研与走访行为
| 措施编号 | 内容概述 |
| 22 | 严禁“扎堆调研”,提倡“轻车简从、深入一线”。 |
| 23 | 调研前明确主题,避免“走马观花、流于形式”。 |
| 24 | 调研后形成有效成果,避免“只调研不解决”。 |
九、优化考核评价方式
| 措施编号 | 内容概述 |
| 25 | 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增强考核公正性与透明度。 |
| 26 | 鼓励群众参与评价,提升考核的实效性与公信力。 |
| 27 | 强调“实绩导向”,避免“唯材料论”“唯台账论”。 |
十、加强监督与问责
| 措施编号 | 内容概述 |
| 28 | 建立基层减负问题反馈渠道,畅通诉求表达路径。 |
| 29 | 对违反减负规定的行为进行严肃问责,确保政策落地。 |
| 30 | 定期开展减负成效评估,持续优化政策措施。 |
通过以上30条措施的实施,基层工作将逐步摆脱形式主义的困扰,回归服务群众、解决问题的本质。各级党委政府也应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地推进减负工作,真正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聚焦主责主业,提高治理效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