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核心概念之一。剩余价值是指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的、超过其劳动力价值的部分,这部分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基础,也是资本积累的关键。
剩余价值的生产主要通过两种基本方法实现: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这两种方法虽然目的相同,但实现的方式不同,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
一、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指通过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或增加劳动强度来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这种方法依赖于对劳动时间的直接延长,而不是提高生产效率。
特点:
- 延长工作日
- 增加劳动强度
- 降低工资水平(间接手段)
历史背景:
在资本主义初期,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资本家主要依靠延长劳动时间来增加剩余价值。例如,在19世纪的英国工厂中,工人每天工作12至16小时是常见的现象。
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指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以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这种方法依赖于技术进步和生产组织的改进。
特点:
- 技术进步(如机器代替手工)
- 提高劳动生产率
- 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 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
历史背景: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资本家开始注重技术革新和管理优化,以提高生产效率。例如,福特的流水线生产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汽车制造的效率,降低了单位产品的成本,从而增加了剩余价值的总量。
三、总结与对比
| 方法类型 | 定义 | 实现方式 | 特点 | 历史阶段 |
| 绝对剩余价值 | 通过延长劳动时间或增加劳动强度获取剩余价值 | 延长工作日、增加劳动强度 | 劳动时间直接延长 | 资本主义初期 |
| 相对剩余价值 | 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获取剩余价值 | 技术进步、生产组织优化 | 劳动效率提高,剩余时间相对延长 | 资本主义发展阶段 |
四、结论
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行的核心机制。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作为两种基本方法,分别代表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逐渐成为主导方式,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持续扩张和发展。
理解剩余价值的生产方式,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内在矛盾,为分析现代经济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