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桕的正确解释】乌桕(学名:Sapium sebiferum),又称乌桕树、木蜡树、红叶树等,是大戟科乌桕属的一种落叶乔木。在中国传统植物中,乌桕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广泛用于药用和工业用途。它生长于中国南方地区,尤其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较为常见。
乌桕以其独特的形态和多样的功能受到人们的关注。以下是对乌桕的全面解析:
一、乌桕的基本信息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中文名 | 乌桕 |
| 学名 | Sapium sebiferum |
| 英文名 | China tallow tree, Chinese tallow |
| 科属 | 大戟科(Euphorbiaceae)乌桕属(Sapium) |
| 分布区域 | 中国南方,尤其是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 |
| 生长环境 | 喜光、耐旱、适应性强,常见于山坡、路旁、河岸 |
| 树高 | 可达10-20米 |
| 叶片 | 单叶互生,卵形或椭圆形,秋季变红,极具观赏性 |
| 花期 | 春季开花,花小而密,呈黄绿色 |
| 果实 | 球形浆果,成熟后呈白色,含种子 |
| 用途 | 观赏、药用、工业原料(如制蜡) |
二、乌桕的特性与用途
1. 观赏价值
乌桕最显著的特点是其秋叶变红,色彩鲜艳,常被用作园林绿化树种,尤其适合营造秋日景观。它的树形美观,枝叶繁茂,是城市绿化中的优选树种之一。
2. 药用价值
乌桕的根、叶、果实均可入药。中医认为其性味苦、辛、寒,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杀虫止痒等功效。常用于治疗疮毒、湿疹、皮肤瘙痒等症状。
3. 工业用途
乌桕的种子可榨油,称为“木蜡”,曾广泛用于制造肥皂、蜡烛等。此外,其树皮含有丰富的鞣质,可用于制革和染料。
4. 生态作用
乌桕是一种适应性极强的植物,能有效固土防沙,防止水土流失。同时,其果实为鸟类提供食物来源,对维持生态平衡有一定贡献。
三、注意事项
虽然乌桕有诸多优点,但其全株含有毒性成分,特别是果实和树液,误食可能引起呕吐、腹泻等中毒症状。因此,在种植和使用时需注意安全。
四、总结
乌桕是一种兼具观赏、药用和经济价值的植物,尤其在秋季展现出独特的美丽。它不仅丰富了自然景观,也在传统医学和工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了解乌桕的正确属性和用途,有助于更好地利用这一植物资源,同时也提醒我们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关键词:乌桕、乌桕树、药用植物、观赏树木、大戟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