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价而沽是成语吗】“待价而沽”是一个常见的汉语词语,常用于描述一种等待高价出售的行为。那么,“待价而沽”是否属于成语呢?下面将从定义、出处、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答案。
一、
“待价而沽”出自《论语·子张》:“吾闻之也:‘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我今不仕,何得而禄?待价而沽。”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职位和俸禄,就宁愿等待一个合适的机会再出仕。后来,“待价而沽”被引申为等待高价出售或等待更好的条件才行动,常用来形容人有自尊、不愿轻易妥协的态度。
虽然“待价而沽”在现代汉语中广泛使用,但严格来说,它并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成语。成语通常是四字结构、意义完整、来源明确的固定短语,而“待价而沽”虽为四字,但更多地被视为俗语或常用词组,而非正式的成语。
不过,在日常语言中,人们常常将其当作成语使用,因此在实际交流中,它的地位已经接近于成语。
二、表格对比
项目 | 内容说明 |
是否为成语 | 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成语 |
来源 | 出自《论语·子张》 |
字数结构 | 四字结构 |
语法功能 | 常作谓语、状语,也可作名词 |
现代使用情况 | 广泛使用,常被当作成语来理解 |
含义 | 指等待高价出售或等待更好条件才行动 |
例句 | 他一直在等更好的机会,可谓“待价而沽”。 |
三、结语
“待价而沽”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成语,但在现代汉语中已被广泛接受并频繁使用。它不仅保留了古文中的原意,也在当代语境中衍生出新的含义,是一种具有文化传承价值的语言现象。了解其来源与用法,有助于更准确地运用这一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