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项分布的公式】在概率论与统计学中,二项分布是一种常见的离散概率分布,用于描述在独立重复试验中,某事件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它适用于只有两种可能结果(成功或失败)的试验,且每次试验的成功概率相同。
二项分布的核心在于其概率质量函数(PMF),该函数能够计算出在n次独立试验中,事件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以下是二项分布的基本公式和相关说明。
一、二项分布的定义
设随机变量X表示在n次独立试验中事件发生的次数,每次试验成功的概率为p,失败的概率为1-p,则X服从参数为n和p的二项分布,记作:
$$
X \sim B(n, p)
$$
二、二项分布的概率质量函数(PMF)
二项分布的概率质量函数为:
$$
P(X = k) = C(n, k) \cdot p^k \cdot (1 - p)^{n - k}
$$
其中:
- $ C(n, k) $ 是组合数,表示从n个元素中取出k个的组合方式数,计算公式为:
$$
C(n, k) = \frac{n!}{k!(n - k)!}
$$
- $ p $ 是单次试验成功的概率;
- $ 1 - p $ 是单次试验失败的概率;
- $ k $ 是事件发生的次数,取值范围为 $ 0 \leq k \leq n $。
三、二项分布的关键特性
特性 | 内容 |
独立性 | 每次试验之间相互独立 |
固定试验次数 | 总共进行n次试验 |
两种结果 | 每次试验只有两种可能结果:成功或失败 |
成功概率固定 | 每次试验的成功概率p保持不变 |
四、二项分布的应用场景
- 投掷硬币,计算正面出现次数;
- 考试中猜题,计算正确题数;
- 医疗试验中判断药物有效率;
- 市场调查中分析客户购买意愿等。
五、示例计算
假设一个骰子被掷5次,求恰好出现2次“6”的概率(p=1/6)。
使用公式:
$$
P(X = 2) = C(5, 2) \cdot \left(\frac{1}{6}\right)^2 \cdot \left(\frac{5}{6}\right)^3
$$
计算过程如下:
- $ C(5, 2) = \frac{5!}{2!(5 - 2)!} = 10 $
- $ \left(\frac{1}{6}\right)^2 = \frac{1}{36} $
- $ \left(\frac{5}{6}\right)^3 = \frac{125}{216} $
所以:
$$
P(X = 2) = 10 \cdot \frac{1}{36} \cdot \frac{125}{216} = \frac{1250}{7776} \approx 0.1609
$$
六、二项分布的表格总结
参数 | 含义 | 公式 |
X | 事件发生的次数 | 随机变量 |
n | 试验总次数 | 正整数 |
p | 单次试验成功的概率 | 0 ≤ p ≤ 1 |
$ P(X = k) $ | 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 | $ C(n, k) \cdot p^k \cdot (1 - p)^{n - k} $ |
$ C(n, k) $ | 组合数 | $ \frac{n!}{k!(n - k)!} $ |
七、小结
二项分布是统计学中非常基础且实用的模型,广泛应用于各类实际问题中。掌握其公式和应用场景,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和预测随机事件的发生规律。通过合理运用二项分布,可以对实验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并做出合理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