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弓之鸟的基础解释】“伤弓之鸟”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战国策·楚策》中的一个寓言故事。这个成语用来比喻曾经受过惊吓或伤害的人,即使在危险已经过去之后,仍然心有余悸,对类似的情境抱有戒备心理。
一、基础解释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伤弓之鸟 |
来源 | 《战国策·楚策》 |
字面意思 | 被箭射伤的鸟 |
比喻意义 | 曾经受过伤害的人,对类似情境仍心存恐惧 |
使用场景 | 描述人因过往经历而产生过度警惕的心理状态 |
同义词 | 心有余悸、惊弓之鸟 |
反义词 | 安之若素、处变不惊 |
二、成语出处与故事简介
“伤弓之鸟”的典故出自《战国策·楚策》。故事讲的是:一只鸟被弓箭射中,虽然伤口已经愈合,但只要听到弓弦的声音,就会惊恐地飞走。这说明它虽然身体康复了,但心理上仍然对弓箭充满恐惧。
后来人们用这个故事来比喻那些因为过去的创伤而对某些事物过于敏感、害怕的人。
三、使用示例
- 他因为之前被骗过,现在对任何投资都显得格外谨慎,简直是“伤弓之鸟”。
- 她经历过一次失败的恋情,现在看到恋爱相关的消息都会下意识地回避,真是“伤弓之鸟”。
四、总结
“伤弓之鸟”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也反映了人类心理上的复杂性。它提醒我们,人的心理创伤可能比身体创伤更持久,影响深远。理解这一成语,有助于我们在生活中更好地认识和处理他人的心理状态,同时也提醒自己不要因过去的经历而过度限制自己的生活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