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汤蹈火的意思解释词语】“赴汤蹈火”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为了某种目的或信念,愿意冒着极大的危险去行动。这个成语不仅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还蕴含着一种勇敢无畏的精神。
一、成语释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赴汤蹈火 |
拼音 | fù tāng dǎo huǒ |
出处 | 出自《汉书·霍去病传》:“然则士卒之死,非其罪也,而使将军以身赴汤蹈火。” |
字面意思 | “赴”指前往,“汤”指滚水,“蹈”指踩,“火”指火焰,合起来是“跳进滚水,踩进火焰”,比喻不顾生命危险去完成某事。 |
引申含义 | 形容人不畏艰险、勇于牺牲的精神和行为。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赞扬他人的勇敢、忠诚或奉献精神,如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的人。 |
近义词 | 奋不顾身、视死如归、舍生忘死 |
反义词 | 畏首畏尾、胆小怕事、贪生怕死 |
二、使用示例
1. 在火灾现场,消防员们 赴汤蹈火,英勇救人。
2. 他为了保护国家利益,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3. 这种赴汤蹈火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三、成语背后的文化内涵
“赴汤蹈火”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更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忠诚、勇气和牺牲精神的推崇。它体现了古人面对困难时的一种坚定信念,也反映了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四、注意事项
- 在使用该成语时,需注意语境的恰当性,避免用于日常琐事或无关紧要的场合。
- 该成语多用于正式或书面语中,口语中较少使用。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赴汤蹈火”的含义及其文化意义。它不仅是语言的表达,更是精神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