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恶不赦的意思解释】“十恶不赦”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罪行极其严重、不可饶恕的人。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法律制度,最早出现在隋唐时期的《隋律》和《唐律疏议》中,是当时对十种最严重的犯罪行为的统称。在现代汉语中,“十恶不赦”更多地被用作一种比喻,表示某人做了极其恶劣的事情,已经到了无法原谅的地步。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十恶不赦 |
拼音 | shí è bù shè |
释义 | 指罪行极其严重,不可宽恕,不能赦免。 |
出处 | 《隋律》《唐律疏议》中规定的“十恶”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罪犯或行为极端恶劣的人 |
近义词 | 罪大恶极、死有余辜、罄竹难书 |
反义词 | 善良可嘉、无罪可赦、从轻发落 |
二、“十恶”的具体内容(历史背景)
在古代法律中,“十恶”指的是十种最为严重的罪行,这些罪行一旦被认定,通常不会受到赦免。以下是历史上“十恶”的具体分类:
序号 | 罪名 | 简要解释 |
1 | 谋反 | 图谋推翻朝廷 |
2 | 谋大逆 | 谋害皇帝或破坏皇室建筑 |
3 | 谋叛 | 投降敌国或背叛朝廷 |
4 | 恶逆 | 杀害尊亲属(如父母) |
5 | 不道 | 行为残暴、违背常理 |
6 | 大不敬 | 对皇帝不敬或冒犯皇权 |
7 | 不孝 | 不孝顺父母或祖辈 |
8 | 不睦 | 兄弟姐妹之间不和睦、斗殴 |
9 | 入户盗 | 入室盗窃 |
10 | 谋杀期亲尊长 | 谋杀与自己有亲属关系的长辈 |
三、现代使用中的含义
在现代汉语中,“十恶不赦”虽然不再用于正式法律场合,但仍然广泛用于日常表达中,强调一个人的行为极其恶劣、道德败坏,甚至可能引发公众的强烈谴责。例如:
- “他为了金钱不惜杀人,真是十恶不赦。”
- “这种行为简直十恶不赦,必须严惩。”
四、注意事项
1. 适用范围:此成语多用于描述刑事犯罪或道德败坏的行为,不宜随意滥用。
2. 情感色彩:带有强烈的贬义,使用时需注意语气和语境。
3. 文化背景:了解其历史渊源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其内涵。
总结
“十恶不赦”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背景的成语,最初源于古代法律制度,现多用于形容罪行极其严重、道德极度堕落的人。它不仅体现了古代社会对犯罪行为的严厉惩罚态度,也反映了人们对正义与道德的高度重视。在现代语境中,应根据具体情境合理使用,以避免误解或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