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则围之五则攻之是什么意思】“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出自《孙子兵法·谋攻篇》,是古代军事家孙武提出的战略思想之一。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我方兵力是敌人的十倍,就可以包围敌人;如果是敌人的五倍,则可以发起进攻。它强调了在战争中要根据双方兵力的对比,采取相应的战术策略。
一、原文解析
原文:
> “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译文:
如果我方兵力是敌人的十倍,就包围敌人;如果是敌人的五倍,就进攻敌人;如果是敌人的两倍,就设法分散敌人;如果和敌人兵力相等,就设法打胜仗;如果兵力比敌人少,就撤退;如果实力不如敌人,就避开战斗。
二、核心含义总结
内容 | 含义 |
十则围之 | 若我军兵力为敌军的十倍,可实施包围,使其无法逃脱 |
五则攻之 | 若我军兵力为敌军的五倍,可主动进攻,以强击弱 |
倍则分之 | 若我军兵力为敌军的两倍,可分散敌军,使其难以集中作战 |
敌则能战之 | 若兵力相当,需谨慎应战,力求取胜 |
少则能逃之 | 若兵力较少,应选择撤退,保存实力 |
不若则能避之 | 若兵力差距过大,应避免正面冲突,寻找有利时机 |
三、现实应用与启示
“十则围之,五则攻之”不仅是古代战争中的指导原则,在现代管理、商业竞争、甚至日常生活决策中也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 企业管理:当企业资源充足时,可以采取扩张或并购策略;资源有限时,则应注重优化和防守。
- 市场竞争:大企业可以采取市场包围策略,小企业则应寻找差异化竞争点。
- 个人发展:面对强敌时,应懂得取舍,避免无谓消耗,选择更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路径。
四、总结
“十则围之,五则攻之”是《孙子兵法》中关于兵力对比与战术选择的经典论述,强调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战略思想。它不仅适用于古代战争,也对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通过合理判断自身与对手的实力对比,制定合适的应对策略,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