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鸟尽良弓藏】“飞鸟尽,良弓藏”是一句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的古语,原意是说当猎物被猎尽之后,猎人就会把好的弓箭收起来。后来,这句话被引申为一种政治或人事上的隐喻,常用来形容在功成之后,领导者对功臣的疏远、打压甚至清除。
这句成语不仅体现了古代社会的政治智慧,也反映了人性中的一种现实——权力与利益的博弈往往伴随着风险与代价。历史上许多功臣因功高震主而遭贬、流放甚至被害,正是“飞鸟尽,良弓藏”的典型体现。
一、
“飞鸟尽,良弓藏”最早见于《史记》,原指狩猎结束后,好弓不再使用。后引申为功成身退、功臣被弃的象征。该成语揭示了权力结构中常见的“功高震主”现象,也反映了历史人物在权力斗争中的命运起伏。
在现代语境下,这一成语可以用于描述职场、企业、政治等领域的权力更迭与人才管理问题,提醒人们在取得成就后要保持谦逊,避免因过度张扬而招致祸端。
二、相关历史人物与事件对比表
历史人物 | 所属朝代 | 事迹简述 | 是否符合“飞鸟尽,良弓藏” | 备注 |
韩信 | 西汉 | 辅助刘邦建立汉朝,战功赫赫 | 是 | 后被吕后设计杀害 |
张良 | 西汉 | 智谋之士,助刘邦定天下 | 否 | 功成身退,善终 |
勾践 | 春秋 | 复国灭吴,重用范蠡、文种 | 是 | 文种被杀,范蠡隐退 |
李斯 | 秦朝 | 协助秦始皇统一六国 | 是 | 被赵高陷害,死于狱中 |
刘伯温 | 明初 | 辅佐朱元璋打天下 | 是 | 早逝,疑为中毒身亡 |
三、现代应用与启示
在现代社会,“飞鸟尽,良弓藏”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 职场中:员工在取得成绩后,若不注意平衡关系,可能被上司视为威胁。
- 企业中:高管或核心员工在完成关键任务后,可能会被边缘化。
- 政治中:领导人一旦失去权力,昔日的盟友可能迅速翻脸。
因此,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应具备危机意识,学会“功成身退”之道,避免因一时得意而陷入被动。
四、结语
“飞鸟尽,良弓藏”不仅是历史的警示,更是人生的哲理。它提醒我们,在追求成功的同时,也要懂得进退有度,方能在复杂的人际与权力关系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