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期艾艾的典故】“期期艾艾”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史记·张丞相列传》,用来形容人说话结巴、不流利的样子。这个成语背后有一个有趣的历史故事,反映了古代一位官员因口吃而受到尊重的特殊现象。
一、典故来源
“期期艾艾”最早见于《史记·张丞相列传》。故事讲的是西汉时期,有一位名叫周昌的大臣,他为人正直,敢于直言进谏,但有一个明显的缺点——口吃。每当他说话时,常常重复“期期”、“艾艾”的声音,显得非常不流畅。
有一次,刘邦(汉高祖)问周昌:“你是不是怕我?”周昌因为口吃,回答说:“臣……臣……臣不敢。”刘邦听了大笑,觉得他虽然说话不顺,但忠诚可信,因此对他十分信任,并任命他为御史大夫,后来又升任丞相。
从此,“期期艾艾”便成为形容人说话结巴的成语,也反映出古人对忠心耿耿之人的包容与尊重。
二、
“期期艾艾”原指人说话结巴,后引申为形容语言不流畅、表达不清的状态。该成语源于西汉名臣周昌的故事,虽有口吃之弊,却因忠诚正直而受到重用,体现了古人对德行的重视远高于言辞的完美。
三、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期期艾艾 |
| 出处 | 《史记·张丞相列传》 |
| 典故人物 | 周昌(西汉大臣) |
| 成语含义 | 形容说话结巴、不流利 |
| 故事背景 | 周昌因口吃而被刘邦信任 |
| 延伸意义 | 表达对忠诚、正直者的尊重 |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说话不顺畅或表达不清 |
通过这个典故,我们不仅了解了一个成语的由来,也看到了历史中人性的复杂与美好。即使有缺陷,只要内心正直,依然可以赢得尊重与信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