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国倾城的典故及来源】“倾国倾城”是一个常用于形容女子美貌极高的成语,出自古代文献,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该成语不仅体现了古代对女性美的推崇,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美人与国家兴衰之间关系的看法。
一、成语释义
“倾国倾城”字面意思是“使整个国家为之倾倒,使全城为之动容”,多用来形容女子容貌极其美丽,足以让国家和城市为之倾心。在文学作品中,常用于赞美女性的绝世容颜。
二、典故来源
“倾国倾城”的最早出处可以追溯到《汉书·外戚传》中关于李夫人的一段记载。李夫人是汉武帝刘彻的宠妃,因其美貌绝伦而闻名于世。据记载:
>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这段话原为《汉广》诗中的句子,后被《汉书》引用,用来形容李夫人的美貌。后来,“倾国倾城”便成为形容美女的常用成语。
三、文化意义
1. 审美标准:古代社会对女性美的评价往往以“倾国倾城”为最高标准,反映出一种理想化的审美观念。
2. 政治隐喻:在某些历史语境下,“倾国倾城”也被引申为美色误国的象征,如“红颜祸水”之说。
3. 文学意象:在诗词、小说等文学作品中,“倾国倾城”常作为描写女性美貌的重要意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四、相关人物与作品
| 人物/作品 | 简介 |
| 李夫人 | 汉武帝宠妃,因美貌著称,《汉书》中提及“倾国倾城” |
| 西施 | 春秋时期越国美女,传说其美貌可倾国倾城 |
| 王昭君 | 汉代宫女,出塞和亲,被誉为“沉鱼落雁”之一 |
| 《长恨歌》 | 白居易所作,描写杨贵妃之美,有“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之句 |
五、总结
“倾国倾城”这一成语源于古代对女性美貌的高度赞美,最初见于《汉书》,后广泛用于文学和日常表达中。它不仅是对女性外貌的极致称赞,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美与权力、情感与命运之间的复杂关系。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倾国倾城 |
| 出处 | 《汉书·外戚传》 |
| 释义 | 形容女子美貌至极,足以令国家和城市为之倾倒 |
| 典故来源 | 李夫人,出自《汉广》诗及《汉书》 |
| 文化意义 | 审美标准、政治隐喻、文学意象 |
| 相关人物 | 李夫人、西施、王昭君、杨贵妃 |
| 代表作品 | 《长恨歌》、《史记》、《汉书》 |


